2022-06-01
多年前听说平和有个卓姓的村落,一直想找个时间去探访一下,刚好在阳春午后的一点空闲时间与朋友驱车前往小溪古楼一个叫“墩仔”的社里。来到墩仔路口,看到一池宽阔的黑水塘倒映着破旧的围楼,怀着几分激动向前走去,大门上的“敦睦楼”匾额呈现于眼前,清晰可辨,此楼名寓意“敦宗睦族”,社名“墩仔”也应源于此。边拍摄边了解其宗族渊源,首先来到“卓氏大宗”祠堂前,企图要从楹联里读出一点信息,可惜没有显露与卓氏渊源相关的字眼。门口随机问几个中年人,也没人知道宗族的来龙去脉。后来找到东门外一位老人家,他说敦睦楼的卓姓先祖是从大坪迁来的,已经很多代了,其他的也不清楚。根据围楼的墙体看,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敦睦楼为单元式方形围楼,平面为五十四开间,后排有一半改成钢筋水泥结构,部分屋顶因漏雨盖成铁皮,其他基本保持完好。楼内有两落宗祠“卓氏大宗”一座。内院面阔约33米,进深约30米,院埕原铺设条石与鹅卵石,现铺盖水泥。......
一朝能养士,三族竟衔冤卓敬胞兄堂兄之后繁衍朱山大京卓姓于北宋宣和年间迁到瑞安,至明初卓敬达巅峰,遇巨变而衰,差点被灭族。幸得卓公胞兄卓庄亡命朱山、堂兄卓本逃匿大京,终延卓氏一脉。大京斑驳的城墙翠华门、朱山发掘的地下墓碑牌坊,一起诉说忠贞忠毅之后的六百年世事沧桑。大京卓氏旧居卓氏先人,曾任知县广济尉自太史公创《史记》始,煌煌二十四史中的瑞安人可谓凤毛麟角,卓氏先贤卓敬则是罕见之一。“卓敬,字惟恭,瑞安人。”《明史·卓敬传》开宗明义,让一位瑞安人名存青史。据卓氏族谱记载,卓姓进入瑞安始于北宋宣和年间。1124年,卓氏先祖卓献夫登宋宣和甲辰进士,奉命从福建长溪(今霞浦)赴任永嘉郡安固(今瑞安)县令,致仕始居沧州(今瑞安云周),后迁居瑞邑十三都卓岙村。由此,献夫就被瑞安的卓氏后人称为一世。在卓岙居住繁衍了40多年后,到第六世,卓氏又出了一位卓时敏,在南宋乾道二年(1166)登进士榜,官任广济尉。现......
卓氏:生卒年不详。原为赵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其祖父辈经营冶炼铁矿致富,后来秦国打败赵国,流放富豪,卓氏也在其中。卓茂:(?-28),汉学者。字子康,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父祖官至郡守。元帝时求学于长安,号称通儒。初被辟为丞相府史,又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官密县令,礼法并施,史称教化大行,道不拾遗。王莽摄政,解职归乡。更始时曾任侍中祭酒。光武帝时征拜太傅,封褒德侯。年七十余卒。卓文君:西汉文学家。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卓王孙女。善鼓琴,通音律。丧夫后家居,与司马相如相恋,一同逃往成都。不久又同返临邛,自己当垆卖酒。她的故事流行民间,旧小说、戏曲曾取为题材。卓敬:(?-1402),明臣。浙江瑞安人,字惟恭。洪武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历任户科都给事中、户部侍郎。卓秉恬:(1785-1855),清臣。四川华阳人,字静远、静波,号海帆。嘉庆进士。卓罗:(?-1668),清将领。姓佟佳。满洲正......
广东,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广东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通行粤语、客家语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广东也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而我们卓氏在广东繁衍发展的历史亦有千年以上的时间了,据目前所查阅的卓氏族谱资料等记载,梅州松口卓谋一脉,当地旺族,于南宋末年率800卓族壮男随文天祥勤王抗元,据此推断,梅州松口卓氏一脉在南宋末年已有八百壮丁勤王,估计那时当地族内人口起码数千,才有如此数量人口入伍,那么在当地的生活时间应该要有百年以上,因此,在梅州松口的这支卓氏很有可能于北宋时期,甚至更早就在当地繁衍发展的了,这也是依目前资料所知在广东发展的最早的一支卓氏后裔。只是非常遗憾的是,当年卓谋一脉抗元失败,仅余十余人生还最后来到印度尼西亚北婆罗州发展(至今未联系上),而原在松口的卓族惨遭......
①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元和志》卷21:“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曰南阳。”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桐柏县以西,湖北丹江口市以东,河南鲁山县以南,河南邓州市及湖北广水市以北地。西晋改为南阳国,辖境缩小。南朝宋复为南阳郡。隋开皇初改为邓州。大业初复为南阳郡,移治穰县(今邓州市)。唐武德二年(619)改为邓州,天宝元年(742)复为南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邓州。②晋侨置,属梁州。治所在南阳县(在今四川什邡县西二十三里南泉镇)。西魏废。③北魏置,属广州。治所在南阳县(今河南郏县西北)。隋开皇三年(583)废。④南朝梁侨置,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西魏改为山都郡。⑤西魏改北随郡置,属顺州。治所在顺义县(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隋开皇初废。⑥东魏武定中侨置,属南广州。治所在南阳县(今河南襄城县境)。北周废。⑦南朝梁置,治所在建昌县(陈改辰阳县,今湖南辰溪......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董卓是怎么死的?董卓是被吕布杀的吗?”或许能够给您答案。? 如前所说,董卓抗拒东汉政府的命令,既不交出军队,也不前往并州赴任,而是屯驻河东“以观时变”,窥视京都洛阳政局的变化。 东汉政府内部这时有三种政治势力存在。首先是宦官,他们盘踞宫廷,挟持...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董卓是哪里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 首先,从董卓的家族说起。《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注引《英雄记》说:“(董)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有三子:长子擢,字孟高,早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颖。”董卓的父...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董卓迁都长安前,如何对洛阳进行掠夺?”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 初平元年(190年)二月十七日,朝廷正式开始迁都。 既然决定走,董卓也不再顾忌什么,他要来一场大掠夺。 董卓下令迁都前搞一次金融改革,废除五铢钱,改铸小钱。 秦朝使用的是半两钱,由于民间可以私铸,...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几千年中,你来我往,各种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轮番登场,今天一起来探讨下“董卓打算迁都长安,朝臣们持什么意见?”的相关话题,希望您对其感兴趣。? 郑泰的话对董卓仍然起到了作用,董卓的确认为当前不能对关东联军追剿太急,要设法激化他们内部的矛盾,让他们产生分裂。 同时,鉴于关东联军声势不小,为防备万一,董卓想出一个万全的办法——迁都长安。 董卓召集朝...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董卓为什么要另立新帝?”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 正当袁绍琢磨如何跟董卓摊牌时,董卓先出手了。 董卓突然提出废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其实,董卓一来到洛阳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对此,有人认为董卓之所以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是因...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宦官和外戚拼杀,为何董卓能捷足先登接到天子?”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 宦官们投河而死时正值深夜,14岁的少帝刘辩跟只有9岁的弟弟陈留王刘协,兄弟俩摸着黑,借着萤火虫的微弱光亮往前走(逐萤火而行)。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又在漆黑的野外,尽管天气还不算太冷,但...
东汉末年,董卓叮嘱干儿子吕布道:“你进入茂陵以后,去寻找一样东西,我一定要得到它!”到底是什么东西,竟让权臣董卓这样看重? 很多人都知道,曹操是摸金校尉的“创始人”,为了给自己的军队寻找“经费”,他组建了一支艺高人胆大的盗墓团队,这才有了发家的资本。在曹操之前,盗墓之风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没有被当权者搬上台面说事而已。 汉武帝死后归葬茂陵,相...
卓姓亦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古老姓氏之一,系三皇五帝,炎黄之黄帝后裔。黄帝姬姓名轩辕,约生于公元前2674年,至今近五千年。据有关资料考证,黄帝之三十六世孙楚威王熊商次子公子卓(即楚槐王熊槐之弟)之孙卓滑,时任楚考烈王熊元朝之大夫,以祖之名为姓,是为卓姓之起源。01、卓姓入闽卓宏、卓禄美、闽郡发脉。入闽始祖卓宏,入闽时间有二说。一说晋惠帝永兴二年,即公元305年任晋安刺史(福州)。二说唐僖宗乾符元年,即公元874年,或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随王审知入闽,后升晋安刺史。两说相差五百多年。应该说,公元305年入闽较为符合史实。诸多卓姓家谱提到其蕃衍后裔中有卓隐之,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即公元797年任莆田第二任县令。在闽郡发脉,蕃衍子孙在莆田、长乐、南安渐成巨族,且其衍传后辈兴旺发达遍布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入闽另一分始祖卓禄美、祖籍河南光州,亦系卓茂后裔,据有......
卓氏出自芈姓,源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威王之裔孙卓滑为立姓始祖。卓俨任西河郡守,是卓氏立郡始祖。卓俨之孙卓茂(为卓氏十一世),东汉初太傅得封褒德侯,世居南阳宛城,书香门第,诗礼相传,是卓氏的人文始祖,至十七世简公,晋永康(公元300~301年)中出弋阳太守,南迁於闽,唐仲子尚书驸马都尉卓忭之六世孙隐之公【一说:西晋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卓茂裔孙卓宏任晋安郡守,后居闽山巷,为卓姓入闽始祖,卓宏公之十六世孙隐之公】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任莆田县令,为莆邑卓氏之始祖,曰邑宰公,子孙藩衍遍布神州,粤海陆丰卓氏暨出其后,距今已四十几代矣。卓隐之的十世孙(第十一代)荦公与弟越公迁出莆田,初居潮州府辖区可陇村(现在普宁市,村中还存有卓氏祠堂),后於绍熙辛亥年(公元1191年)间迁往广东惠州府居住(今在惠州市金带街西湖黄氏书屋右边),再后因越公三子失传,於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复携天叙公与崇公二子......
闽侯卓氏概况闽侯县历史悠久,1913年由闽县和侯官县合并而成,素称“八闽首邑”。原有幅员辽阔,几乎涵盖了今天福州市区及其所辖的几个主要属县。1942年,析县治部分区域设福州市政筹备处,从此县市分治。解放后随着市区不断扩大,闽侯县辖区逐渐缩小,现辖有十五个乡镇。入闽始祖卓宏公于西晋末惠帝永兴二年即公元305年任晋安郡守,致仕后择居闽山地。卓氏由此世居福州。由于朝代更迭和本姓不断外迁等缘故,作为福建卓氏发祥地福州城区现已难以寻觅世居的本氏家族。现聚居闽侯县域的卓氏主要分布在南通镇陈厝村洲尾自然村和小箬乡大阪村及竹歧、上街镇等部分村落,户籍人口约1700余人。洲尾和大阪卓姓均设有宗亲理事会,管理本族事务。一、南通镇陈厝村暨南港芹洲洲尾闽山卓氏(一)迁徙繁衍情况洲尾卓姓源自闽山卓支脉,迁芹支祖文源公系祐之公(宗景祐元年进士、秀州推官)之后裔,于明宣宗宣德年间(约公元1430年)由省城福州文儒坊闽山......
再把视线转向朝廷西迁后的关中。 关中历来是兵家要地,东有潼关、函谷关,又有黄河天险,南面是秦岭,西面和北面都是边塞。董卓到了长安,开始憧憬起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可是有一些人不想看到恶贯满盈的董卓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他们无时无刻不想把这个祸国殃民的匹夫除掉,他们就是从洛阳被裹挟至此的士人们。 在这些士人中,反董意志最坚决的是当初何进引进的那批人,他们和袁绍...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董卓是怎么死的?董卓之死有没有引起动荡?”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 这一天,天是阴的,刮着风。 董卓在大批步骑的保护下向未央宫行进,进了掖门,里面就是李肃和秦谊等事先埋伏的地方,保护董卓的人再多也不能进去,董卓的死期就要到了! 突然有匹马嘶叫起来,怎么都不肯进...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孙坚为什么建议张温杀董卓?”或许能够给您答案。? 与曹操、刘备“转业”到地方不同,孙坚、陶谦、董卓等参加完讨伐黄巾军的战斗,又马不停蹄地转战到了西北地区的凉州。 中平二年(185年)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凉州羌人突然发起了大规模叛乱,他们共推北宫...
爱国家,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崇祭扫,敬祖宗,训儿女,和邻里,端心术。...
爱国家,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崇祭扫,敬祖宗,训儿女,和邻里,端心术。...
卓氏为战国时楚国大夫卓滑的后代。居于魏国所置的西河郡,即现在山西、陕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治所在今山西汾阳,故卓氏以“西河衍派”作为郡望。卓氏起源另有一说:汉初大将韩信因功遭忌,被汉高祖刘邦杀害,其子孙得丞相萧何救护,隐藏于南粤(今广东、广西一带),为逃避迫害而改姓,将韩字分开,分别成为卓、韦两个姓氏。汉代,四川临邛有卓王孙,以治铁而致巨富,有家僮千人,其女乃嫁与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卓文君。东汉时,有名臣卓茂,南阳郡宛城(今河南南阳)人,累官给事黄门、密县县令。为县令时宽仁恭爱,视民如子,善举而教。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汉光武为帝时,茂已年老,朝廷为提倡教化,复拜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并令画像于南宫云台,列于世臣之列。故卓氏后人引以为荣,书堂号为“褒德传芳”。并以楹联“临邛巨富(卓王孙),褒德晋封(卓茂)”标榜先祖业绩。宋代,卓氏已传衍于闽侯、福清一带。福清人卓立,得中特科,著有《西......
爱国家,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崇祭扫,敬祖宗训儿女,和邻里,端心术...
头戴花翎的清代八旗官员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 清朝看重花翎,如同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而亲王、郡王虽然爵...
练霓裳是梁羽生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的女主人公和《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的重要配角之一。为凌慕华的弟子,她聪明、美丽、武功高强,对爱至情至性、敢爱敢恨,是一个真正的女侠,她不拘泥于世俗,潇洒人生,个性极其刚强。和金庸的黄蓉,古龙的西门吹雪,温瑞安的柳随风,黄易的师妃暄一样,他们都个性极强,会犯错误,会凭着自己的感情去做事,虽然会引起争论,但这样才更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练霓裳是孤儿,由母狼养大,用俗话是个狼孩,后来被凌云凤收养,传了一手诡异奇丽的反天山剑法。练霓裳出道后即靠一手绝世剑法成为绿林领袖,其统领群雄的办法基本是以暴制暴,不服者即为她剑下亡魂,这也是她得了个玉罗刹外号的原因。虽然如此,练霓裳终究是个女子,即使被人称为女魔头,她也有一个平常女子所应该有的期盼。再看看故事的男主角卓一航,出生官宦世家,文武双修,祖父是封疆大吏,师傅是武林泰斗,因为家族成为朝......
? 现在真要说起三国时的战事来了。说起三国时的战事来,第一个要提到的,便是董卓。董卓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三国的纷争,起于汉献帝初平元年东方州郡的起兵讨伐董卓。其时为公元一百九十年。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把东吴灭掉,天下才算统一。其时为公元二百八十年。分裂扰乱的局面,共历九十一年。政治上最怕的是纲纪废坠。纲纪一废坠,那就中央政府的命令不能行于地方,野心家纷...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董卓不把群臣放眼里,为何对蔡邕特别尊敬?”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 到长安后,董卓一改之前重用士人的做法,大肆封拜亲属。他的弟弟董旻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左将军),封鄠侯,他哥哥的儿子董璜为皇帝高级顾问(侍中),兼任中军校尉,掌握兵权。还有不少董家的人当了大官,一上朝,...
卓氏源流
西河郡卓氏宗譜, 3, 卷3_ 世系 卓岙大房 33世國珍公起, 1999
西河郡卓氏宗譜, 2, 卷2_ 世系 卓岙大房 25世文享公起, 1999
西河郡卓氏宗譜, 4, 卷4_ 世系 卓岙大房 37世登娒公起, 1999
卓氏族谱 [2卷]
卓氏族谱 [2卷]
卓氏族谱 [2卷]
1.资阳卓氏源流通考
卓嶴卓氏宗譜, 1, 譜序 派語 遺像 世系 遠祖簡公起 行傳 1世伯毅公起, 1800
卓氏族谱
Copyright 2022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